在公司总部扩建与壮大的同时,森松国际的营收规模也已迈过60亿元大关。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2024年公司实现收益69.5亿元,年内利润7.3亿元。记者从公司获悉,其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已从化工转向生物医药,预计2025年公司生物医药领域的营收占比将达到30%。
2006年,森松国际再次搬迁,第三站定在浦东祝桥,初期与外高桥厂区同时运营,公司已在祝桥镇运营近20年。邵晔介绍,新厂区面积约16万平方米,接近此前外高桥4万平方米厂区的4倍,满足了公司发展对更大空间的需求■。
对人才的重视同样不变•。曾任项目经理的韩佳虎表示,在日本大阪公立大学脱产攻读合成生物学博士期间,公司不仅照常支付工资=▪,还提供免费家政、保姆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此外▼•,公司通过森松大学开设覆盖生产△、管理等领域的线下课程,为年轻员工提供在职学习的机会,还开设子女暑托班解决员工生活痛点。
为何迁址?据悉,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东站动迁区域=△,需配合枢纽及周边开发腾挪土地,日前这家跨国公司的总部已临时迁至一个居民区附近。记者在现场看到,员工在=▪“大通铺”式办公区内工作,有道小门可直通全家便利店。邵晔介绍,大约3年后,员工可搬入位于祝桥的新总部大楼。
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西松江英表示,未来还将把企业从高端设备制造商逐渐转化为具有全球快速交付能力的产业整体工艺工程解决方案商。乘着浦东开发开放的东风而起,这家企业的国际化征程从未停歇。
“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乃至全球•,=…”邵晔解释道,陆运直接上高速▪,海运就方便装船。
森松国际位于的原址旁,河水奔涌依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走过35年的森松国际…★,正如这不息的流水-•,正奔向更广阔的未来。
外高桥厂区从2004年起开始运营,2014年搬离。这一时期,公司也加强了国际合作与高端市场布局△。2010年1月28日,瑞典法玛度公司与上海森松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同为中国制药和生物工程行业客户提供工厂模块化解决方案,推进下游企业的模块化建设。
之后◆,森松国际搬离了金桥老厂区▼•。●-“这次搬迁标志着工业为居民生活让路,原厂区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作为浦东开发初代制造业的代表●△=,森松也由此迁移到上海其他区域。”邵晔说■。
驱车来到高翔环路506号,这里早已“易主”◆◆★,森松的痕迹消失不见。邵晔凑近公司大门,身体前探张望,“这是我们当初的厂区和宿舍△•。”随即,他忙着拍摄路牌,并在公司门前留念。
森松3次搬迁总部地址。1990年从金桥起家•…△,2004年先搬到外高桥,借力港口的物流优势,加速辐射全球市场,成为高端装备出海的先行者;2006年,总部从迁到祝桥。2025年◆=★,响应“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的建设浪潮,森松腾挪原址配合东站建设,将新总部扎根于航空之城核心区。
森松国际的首次搬迁是向东北方向▼-•,从靠近黄浦江的金桥迁往更临近大海的外高桥。
在祝桥厂区▪,天蓝色外墙的工厂工业风格鲜明。毗邻的行政楼内,电梯专为“轮椅尺寸”设计,这源于老董事长●■■“干到最后一刻”的信念。而行政楼内的人员则已迁至临时办公点。
35年间,森松的成长轨迹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同频共振。如今△★★,这家跨国企业的营收规模从零突破至2024年的近70亿元■■,国际化收入占比超六成;客户版图覆盖辉瑞、罗氏、阿斯利康等生物制药企业,巴斯夫、沙特阿美等化工能源巨头,联合利华、欧莱雅等日化消费龙头;其业务形态也从单一压力容器制造-…,跃迁为核心设备、工艺系统及数智化工厂解决方案平台。
的35周岁生日▪★。这家诞生于浦东开发开放元年(1990年)的日资企业,与上海浦东新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共同起步,亲历了这片热土的蜕变●▼。
公开信息显示,森松国际的新总部占地28.5亩▼=-,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总投资6.2亿元•●-,将建设总部办公大楼及配套商铺楼,预计可容纳2500名高端人才,并通过智慧建筑管理系统和绿色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范本★◆。
2012年,森松交付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高端反应釜系统•▪△,打入欧洲核心供应链;同年,在瑞典设立了北欧技术服务中心,覆盖欧洲精细化工设备的维护需求▪。2021年,森松中标海外疫苗巨头企业的核心生产设备订单,由此切入以mRNA技术为代表的生物反应技术的新领域和新阶段。
政策东风也在此时吹来=▼。1990年4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浦东开发十项优惠政策》,10条优惠政策有5条都与外商有关,其中规定:区内生产性“三资”企业●■,其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计征…▪。“三资”企业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3类外商投资企业■…。
外高桥厂区的正对面,就是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从地图上看,这里具备物流优势△•◆,距外高桥第四码头仅约2公里…•,距外高桥造船公司同样约2公里。
如今,当初的河道早已拓宽,河水依旧奔涌向前★。曾经的工业区旁,居民楼、儿童娱乐设施、别墅区已陆续建起■…▼,焕然一新。
该厂址从1990年持续运行至2006年。16年间,公司的销售额从零起步,增长至16△….3亿元。期间(1996至2001年),上海加速推进重点区域的功能开发。其中,金桥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成为上海重要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纵观公司35年发展历程,虽然地址历经3次变迁,但其核心理念始终如一◆•◆。邵晔介绍,公司秉持与产业链上下游共荣的理念,强调洞察客户未来需求进行应用型研发。▪●“我们把客户的成功视作我们的成功,将与客户互相扶持◆■▪,一起面对未来。”他说-△。西松江英也曾公开表示▪:“培养我们的供应商,他们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基石。”
森松国际正是在这样的机遇下诞生。“当时选址于此△★△,是看中了这块工业用地。■”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邵晔回忆道。同年9月-▼▪,上海成立了金桥•、陆家嘴、外高桥3个开发公司,负责上述三块浦东重点地区的综合开发和经营管理。
这里曾是森松国际最早的厂址…•-,位于浦东金桥=。如今,这片土地已被一条名为“赵家沟”的河流取代。作为浦东第一家外资企业•,其前身上海森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已于2020年出售)于1990年在此扎根△。
“当年这里是‘压力容器一条街’,沿途都是供电设备企业。•”邵晔说。与此同时,浦东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工厂从浦西迁入。